來源:北京日報
100面受閱戰旗和20面備份旗幟,正式入藏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。獵獵戰旗背后的故事,將在博物館里激勵更多中華兒女奮發向上。
10月1日,100名戰旗手護衛著100面鮮紅的戰旗,乘車經過天安門廣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。旌旗蔽日,氣貫長虹。

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首場專題集體采訪時,閱兵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、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副局長蔡志軍介紹,此次閱兵編組戰旗方隊,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時期、抗日戰爭時期、解放戰爭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榮譽功勛部隊的戰旗,增強閱兵活動的歷史縱深感厚重感,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,對榮譽功勛部隊的始終銘記,對優良傳統作風的接續傳承。
這些戰旗是由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從全軍部隊遴選確定,東南西北中五大戰區各24面,主要來自陸軍、海軍、空軍、聯勤保障部隊和武警部隊五個軍種,共120面榮譽戰旗,其中100面正式受閱。“葉挺部隊”“董存瑞班”“神炮中隊”“海上先鋒艇”“模范紅五團”“神威導彈營”……戰旗獵獵,英雄戰隊的榮譽稱號氣壯天地。

一面戰旗就是一部史詩,告誡中華兒女不要忘記黨和軍隊走過的苦難而輝煌的歲月。蔡志軍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,此次閱兵著眼體現我軍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光輝歷史和輝煌戰績,編組戰旗方隊,從各軍兵種和武警部隊榮譽功勛部隊遴選參閱代表,也是為表達對各個時期戰功卓著部隊的敬仰,激勵全軍官兵保持和發揚不怕犧牲、敢打必勝的戰斗作風和優良傳統。
pc28預測如今,120面戰旗被細致地折疊好,轉交給軍事博物館收藏。戰旗方隊方隊長邱淮建說,內心有很多不設,閱兵的結束意味著戰旗方隊使命的結束。但戰旗的任務,遠遠沒有結束。120面戰旗背后的精神故事,將激勵我們更好地在各自工作崗位上,發揮自己的能量。
除了120面戰旗,國慶假期軍博工作人員多次到閱兵村征集文物,閱兵日記、閱兵服裝、閱兵方隊旗幟等反映閱兵文化的相關實物將陸續入藏。






